发布时间:2021-11-16 发布人:admin 阅读量:2844
11月8日,人民银行央行宣布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个市场预期已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终于靴子落地。
一、创设的背景
自习主席2020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的双碳目标后,在降碳减排的路上我国一直是行胜于言,特别是“1+N政策体系”文件的陆续发布,更成为中国务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路线方针的最佳诠释。2021年7月24日,在“全球绿色复苏与ESG投资机遇”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中国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1+N政策体系”将陆续发布指导意见,采取加速转型和创新的政策措施和行动。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份文件分别作为“1+N政策体系”中的1份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和“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部署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除此之外,“N”还将包括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统计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撑措施和财政、金融、价格等保障政策。此次碳减排支持工具即可以看作是财政金融领域细化的“N”政策落地。而从支持工具的出现频次和会议规格(见表1)可以看到,碳减排相关工作一直是备受重视并在有序快速地推进,也体现了人民银行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执行。
表1: 涉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相关政策文件
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重点关注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东方金诚信用整理
l 项目范围:明确支持了三个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即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
具体而言,
Ø 清洁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
Ø 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
Ø 碳减排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
在今年新推出的碳中和债的支持领域中,主要支持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以及工业节能四大领域。对比可以看到,碳减排支持工具目前并未纳入可持续建筑和清洁交通领域。可能是考虑这一工具初设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要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特别是专攻新能源、工业能效提升、碳减排技术等领域的企业。虽然目前支持的范围仅包括三个领域,但报告同时也提到“后续支持范围可根据行业发展或政策需要进行调整”,留有一定扩容空间。
l 金融机构范围:全国性金融机构
此次并未面向所有银行,仅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即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能也是考虑到中小银行尚需要提升在绿色金融、碳金融方面的能力建设,如碳减排项目储备、贷款项目审批、碳减排项目核算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l 贷款模式:先贷后借。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且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同时碳减排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利率为1.75%的低成本资金,这一利率与扶贫再贷款利率相当,但按照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大体与同期限LPR保持一致,引导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对金融机构来说,该工具1年期利率为1.75%,低于同期MLF利率2.95%,为同期限最低的政策利率;对企业来说,贷款利率与同期LPR利率持平,1年期约为3.85%左右,低于二季度末企业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8%。这样看来,虽然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使用有一些附加条件,但整体其发放的贷款利率仍较为优惠,且其将引导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碳减排重点领域,让相关低碳减排领域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l 量化要求: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碳减排项目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并将碳减排信息对外披露,接受社会监督。
Ø 申请时:需向人民银行提供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具体可参考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贷款的年度碳减排量等。
Ø 获批后:需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l 第三方核查: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核实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政策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在协助监管部门进行贷款项目的核查方面,第三方专业机构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对碳减排项目的数量、减排数据、减排效益等内容提供更加专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服务。
三、未来需要重点关切的内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效率和作用,未来仍需要关注以下三方面工作的推进:
一是完善监管实施细则,切实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作用。目前,关于碳减排再贷款的投向要求虽然划出了三大支持领域,也给了一些细分领域,但更进一步的投放项目标准是否参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等标准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是完善碳减排再贷款的信息披露机制,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仍然面临信息不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这也使得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交易成本上升。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标准和制度来持续地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等碳减排项目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众获得碳减排项目等环境信息的便利性,加速环境问题外部性内生化的进程,降低绿色产业的绿色融资成本。
三是强化第三方独立评估认证,提升评估认证质量。评估认证机构在环境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分析碳减排项目属性、测算碳减排项目效益、核查及检验碳减排项目实施运行情况的重要保障,对防范“漂绿”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评估认证机构作为专业、独立的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评价、监督和引导,也是保障政策工具公开透明的重要一环。9月24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曾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操作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规范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业有序发展。在碳减排支持工具明确需要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的当下,《细则》也将指导并促进评估认证机构在提升核查项目质量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东方金诚信用作为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认可的绿色金融评估认证机构,一直致力于绿色金融认证咨询领域,未来也将继续发挥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积极为碳减排项目提供认证咨询服务。
声明:本文是东方金诚信用的研究性观点,并非是某种决策的结论、建议等。本文引用的相关资料均为已公开信息,东方金诚信用进行了合理审慎地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信用对引用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保证。本文的著作权归东方金诚信用所有,东方金诚信用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销售和分发,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信用且不得篡改或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