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7 发布人:admin 阅读量:2846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解读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一、《意见》发布的背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了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国家积极研究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路线,如在2021年2月2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要求自上而下升级并重塑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提高经济运行效率;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即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2021年7月24日,在“全球绿色复苏与ESG投资机遇”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中国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1+N政策体系”将陆续发布指导意见,将在十个领域采取加速转型和创新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距离双碳目标提出一年之后,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也即“1+N政策体系”中的1份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作为指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明确了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阐明整个指导性文件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框架思路。同时提出11方面35项重点举措,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具体如下:
第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第二,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第三,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第四,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引导低碳出行。
第五,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第六,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
第七,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第八,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九,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标准计量体系,提升统计监测能力。
第十,完善投资、绿色金融、财税、价格等政策体系,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第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三、发布的重要意义
(一)《意见》的发布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举措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五个方面主要目标。这一系列目标,立足于我国发展阶段和国情实际,标志着我国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同时也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二)《意见》将推动“1+N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意见》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主要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展开,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意见》将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指导后续包括上述等“N”个细分领域和行业的碳达峰方案的实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意见》将推动绿色产业投融资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双碳目标的提出带来的是一次全面的经济转型,通过自上而下升级并重塑社会经济发展脉络,将使中国以绿色为核心和导向,全面推动产业和行业层面的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和低碳转型发展,如从政策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制定、技术研发、设备升级、效益考核评价方式、主体责任义务等方面全面实施绿色转型,整体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这也将令绿色产业投融资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声明:本文是东方金诚信用的研究性观点,并非是某种决策的结论、建议等。本文引用的相关资料均为已公开信息,东方金诚信用进行了合理审慎地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信用对引用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保证。本文的著作权归东方金诚信用所有,东方金诚信用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销售和分发,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信用且不得篡改或歪曲。